建设“智造创新名城、幸福山水洲城”-新华网
新华网 > 新闻 > 正文
2024 12/26 09:01:55
来源:湖南日报

建设“智造创新名城、幸福山水洲城”

字体:

 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

  《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日前获国务院批复,绘就“智造创新名城、幸福山水洲城”的长沙发展画卷。

  《规划》有哪些重点?为长沙未来发展擘画了怎样的蓝图?12月25日,长沙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。

  筑牢两个体系 优化三级格局

  《规划》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,既坚决保护好大自然赋予长沙优越的山水林田洲垸资源,守住长沙资源底线;又全力保障好长沙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。

  以高水平保护为基础,筑牢底线约束体系。科学划定“三条控制线”,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96.01万亩,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54.02万亩;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783.82平方千米;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308.67平方千米以内。

 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筑牢空间保障体系。锚定“三个高地”持续用力,突出对新质生产力、高品质生活等重大项目的支撑。优先保障全市重点园区、重大片区的用地需求,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保障重点片区、园区发展。充分保障重点项目、重大工程发展空间,全面落实湘江科学城、长沙奥体中心、岳麓山实验室、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、高铁西站等国家、省、市级重大项目的空间需求。

  《规划》重点从区域、市域、城区3个层次构建协调有序的空间布局。

  优化长株潭都市圈区域协同。围绕“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”目标,聚焦“同城化”和“高质量”,将长株潭作为一座特大城市一体打造。共建长株潭生态绿心、湘江百里画廊、“轨道上的长株潭”。

  优化市域国土空间格局。整体构建“一脉两屏六绿楔、一主两副多组团、一轴一带两走廊”的市域格局。保护好湘江、市域东部和西部两个生态屏障,以及六个深入城市内部的生态绿楔。着重建设长沙都市区,打造浏阳和宁乡两个重要增长极以及多个城市组团。依托湘江综合服务轴、长浏宁城镇发展带、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和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,形成网络化、开放式的整体空间格局。

  优化城区结构功能布局。落实承载“三个高地”建设的重大片区、重点园区,打造更加有序、更富韧性的城市空间结构。构建“一核八组团”城市结构布局,以产城融合理念打造8个城市组团。提升核心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,打造东部高铁会展中心、南部湘江科学城-解放垸中心、西部梅溪湖中心3个综合性服务新中心和北部金霞专业性服务新中心。

  “五个提升”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

  《规划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每一个细节,突出“五个提升”。

  提升交通体系效能。《规划》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,将黄花机场打造成为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,构建“环射”高速铁路格局和“一横三纵”普速铁路格局,将长沙港建成现代化综合性枢纽型港口,优化形成“一环四纵多射多联”的高速公路网络和“四横十二纵多射多联”的普通国省道骨架网络。着力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与品质,完善城市道路系统,优化跨江通道,形成“环+放射”的城市快速路结构,构建绿色交通体系。

 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。《规划》围绕建设全龄友好幸福城市,建立学有所教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、文体有获的民生设施均衡布局体系,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,打造“15分钟生活圈”。

  提升空间宜居水平。《规划》构建以“自然保护地-郊野公园-城市公园”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,重点保护由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、湿地公园、风景名胜区等构成的25处自然保护地;结合6个生态绿楔,打造集游憩休闲、体育健身、科普教育等功能的郊野公园群;形成以“综合公园-专类公园-社区公园-游园”为主体、口袋公园为补充的多级多类、均衡布局的城市公园体系,实现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目标。

  提升特色风貌品质。《规划》提出长沙风貌定位为“山水洲城、湖湘韵味、时尚都会”,着重彰显“山水洲城”特色,重点强化“岳麓山-橘子洲-天心阁”传统“山水洲城”特色风貌区,彰显“望山看水”的视域走廊和城市形态。塑造世界级湘江百里画廊,建设浏阳河、靳江河、捞刀河、沩水、龙王港、圭塘河等滨河风光带。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,构建“市域-都市区-历史城区”三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框架,系统保护1个历史城区、古城和岳麓山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,以及各历史文化街区、历史地段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、文物古迹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,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。

 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。统筹配置供水、排水、供气、环卫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,充分保障防洪、排涝、消防等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设施空间,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左栀子】